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

CPU的歷史

CPU的演進史 個人電腦採用8086 CPU演變至今,歷經80286、80386、80486、Pentium等多個世代,每一階段除了加強CPU的處理功能外,也不停的追求提昇執行速度,為了達成這些目標,設計及製造更佳的CPU,在有限空間中不斷添增電晶體數。在七○年代末期8086 CPU設計結構大約由三萬只電晶體組成,而在九○年代末期已增長至五百五十萬個以上,如表2-1。
晶體數的增加顯示功能的提昇,但是相對地要克服許多尖端科技上的困難。早期個人電腦CPU幾乎是Intel公司的天下,自從80486 CPU推出之後,坊間便有多家廠商研製相同功能的產品,所以Intel公司將586等級的CPU,改採有專利權的Pentium做為產品名稱,在此之後又有Pentium Pro、Pentium II、Pentium III等CPU的招出﹔至於其它競爭廠商例如﹕AMD(美商超微)、Cyrix(新銳士)等,則採用AMD K6-2、K6-3、K7﹔Cyrix 6X86MX、Cyrix MII、Cyrix MGX、MXi等名稱。目前,AMD推出第七代 ATHLON(K7),時脈為1.2GMHz,Intel也有Pentium III 1GHz,相信未來在追求速度及功能上的更新會愈來愈快。



來源:http://content.edu.tw/junior/computer/tp_ct/know/cpu/cpu0.ht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